这是一家“律师事务所”,拥有近4万名律师,但它的面积只有治安岗亭般大小,里面摆着座椅,内置高清触摸终端机、高拍仪、打印机等。群众刷身份证便能进入这个相对私密的空间,6秒钟就能选到自己心仪的律师,享受法律咨询、文书代写等服务。它的名字叫“互联网律师事务所”。
12月18日,由江苏省司法厅、无锡市人民政府、法制日报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无锡“智慧法务”发展大会在无锡召开。会议设展区,展示了互联网律师事务所、“智慧小司”机器人、刑事法援公检法司协同系统等一批“智慧法务”成果;通过主题演讲、分论坛等形式,对“法律服务走进智慧新时代”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说,江苏司法行政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司法行政服务资源,构建新型法律服务供给模式,打造以“智慧决策”“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组织架构”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法律服务新格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上午8时许,会议尚未开始,“互联网律所”展区周围已经围满了来自江苏省内外司法行政系统的参会代表。大家对这个新奇的东西都很感兴趣。“老百姓使用收费吗,怎么收取费用”“操作便捷吗”“可以投放在哪些地方”等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工作人员一边回答,一边演示操作。只见,他刷下身份证、绑定手机号,轻松登录;在触摸屏上点击想要咨询的问题,一键发单;也就五六秒钟时间,系统从接单的前30名律师中精准匹配一名律师,提供面对面视频法律咨询服务。
随即,河北李律师出现在屏幕上——他正拿着杆,在家中通过手机视频接受咨询。李律师和记者说,通过“互联网律所”,老百姓找律师方便了,律师也可通过空闲时间随时随地接受咨询,大家都是受益者。
江苏省司法厅律师管理处处长曹扬文介绍说,当前律师代理辩护率较低,律师资源分布不均,江苏县域律师人数不足50人的就有19个。为此,江苏省司法厅探索“互联网律所”服务模式,目前正在连云港市试点,努力缓解法律服务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使群众获得更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现场工作人员和记者说,“互联网律所”目前已有近4万名律师入驻,可以投放至法院立案庭、法律援助中心、交通事故处理点以及居民小区等场所。除法律咨询外,当事人可以在线阅览律师草拟的法律文书,还可以在终端机上快速打印出来。由于律师资源得到一定效果利用,整体服务价格降低。
可爱的“智慧小司”机器人,正在江苏各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接待来访群众,简单法律问题不用找工作人员,“智慧小司”来回答;公证盒子,群众在政务服务大厅与有关部门签订电子服务合同,信息比对、人脸识别后,合同书一键发送至公证处,“秒出”电子公证书;还有互联网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调解小助手……
与会代表参观得兴致盎然,不时停下来咨询交流。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陈春兰在公共法律服务智能一体机前,体验了一把与律师在线面对面交流。陈春兰和记者说,上海探索建立了线下、热线、网络三位一体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江苏有很多创新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大会,寻找“优质公共法律服务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的答案。
一系列智能科技的运用,使江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现智能化。截至目前,江苏全省13个设区市基本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县(市、区)、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率达100%,两万余个村(社区)全部设立司法行政服务站,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为群众提供智能服务、远程律师服务和在线业务办理,实现智慧感知、高效服务、优质体验。
如果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还嫌麻烦,“指尖上的法务”正在向你走来。在展区,12348江苏法网呈现在大家面前,法律咨询、信用查询、行政审批等一站式解决,有网络的地方,群众就能享受到优质公共法律服务。
现场工作人员演示,进入法网12348律师在线服务平台后,群众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免费热线电话、免费留言咨询或在线文字咨询。选择留言咨询,10分钟之内就会有3名律师作出答复;而在线分钟免费咨询。
免费咨询不解渴,想深度咨询?可以在线选择律师,律师个人相关信息、擅长的方向、群众的评价、综合得分等一目了然,而咨询费用(12小时文字咨询、1小时电话咨询)仅仅需要二三十元。
江苏省司法厅12348协调指挥中心副主任郁奇介绍说,2013年,江苏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率先探索“互联网+法律服务”新模式,12348热线小时服务,每年接听群众来电28万多个,接通率和满意度达到95%以上;12348网站每年在线解答法律咨询超万件,在线余件。
今年以来,江苏省司法厅加快12348江苏法网2.0智慧版建设,于11月9日正式上线,包括网站、微信和移动APP三大载体,实现7×24小时服务、5秒快速下单、6秒匹配律师。上线以来,网站流量达到之前的3倍以上,在线万人次,平均每天服务量在2000人次左右。
在江苏法网隔壁的展台,“千人千面 精准普法”8个字颇为引人注意。如何有效开展法治宣传,是所有司法行政部门关心的大事,不少与会代表驻足聆听,不时发问。
这里展示的是今年10月20日正式上线的“无锡智慧普法”平台。无锡市司法局局长杨智敏介绍说,“无锡智慧普法”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连接普法部门、司法执法部门、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以公众法律需求为导向,采用精准普法、互动普法的新型普法模式。
“普法工作,如何让老百姓主动参与和感受到很重要,被动的普法效果不佳。”江苏省昆山市司法局局长陈磊说。当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该平台正与相关门户网络站点进行数据对接,今后会根据网友的浏览阅读习惯进行有关法律知识推送时,陈磊表现出较大兴趣。
据了解,“无锡智慧普法”平台汇集了49家联动部门,大家在同一平台开展法治宣传,群众可以直接向有关部门咨询法律问题,一个工作日回复。根据群众的关注度形成大数据,有关部门据此开展针对性普法。
与江苏司法行政深度合作的“律兜”法律服务平台总经理丁毅斌指着展区“刑事法援公检法司协同系统”和记者说,当前,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正在试点,律师资源有限,而通过“协同系统”,案件网上指派、律师网上阅卷、视频会见、参与在线开庭,一起简单的案件,律师全程只要消耗一两个小时。数据一键生成,也便于法律援助中心监管质量。
此次大会倡议,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可视化等新型技术方法在法律服务中的深入应用,研发法律咨询智能问答、法律服务智能导航、案例数据智能推送、法律风险智能检测等新型法律服务产品,探索新时期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同时,促进智慧法务交流、推动智慧法务普及、共享智慧法务成果、维护智慧法务安全。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孙笑侠近年来一直很关注政法系统的信息化运用,他介绍了法院检察院如何运用“机器人”解决司法实践中案多人少等问题,指出司法行政机关在信息化建设运用方面与其他政法机关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加紧追赶。
孙笑侠说,智慧法务是大势所趋,有助于增加工作透明度、提升服务质效。在司法智能化过程中,首要的是尊重司法规律,司法是有规律的,不尊重司法规律,很容易让技术“统治”整个司法。
江苏省律师协会会长薛济民认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一定要坚持集约化发展,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要坚持需求导向、强化用户理念,立足满足人民群众一直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切实提高帮助群众察觉缺陷、提供解决方案、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只要能方便群众,为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减负,这样的智慧法务建设自然受欢迎,但一定要试点成熟后再推广。以前一些信息化产品,基层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反复完善,对工作造成一定影响。”一位来自江苏基层司法局的负责人提醒说。
与会代表一致表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也日渐增长。美好生活需要法律保障,法律服务需要智慧支持,让法治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记者 周斌 丁国锋)
通过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增强人民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获得感。
上海市政府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12348上海法网当日正式上线,并公布首批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清单。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陈春兰介绍,12348法律援助咨询热线新增加了监狱和戒毒所的信息公开。
记者昨日下午了解到,兴宁区司法局与广西谦行律师事务所近日举行“公益法律服务合作”活动启动仪式,就相关合作事项签订了“公益法律服务合作”协议,广西谦行律师事务所成为兴宁区公益法律服务合作单位。
新闻热线:法务部邮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覆盖情况反映热线:
12月18日,由江苏省司法厅、无锡市人民政府、法制日报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无锡“智慧法务”发展大会在无锡召开。会议设展区,展示了互联网律师事务所、“智慧小司”机器人、刑事法援公检法司协同系统等一批“智慧法务”成果;通过主题演讲、分论坛等形式,对“法律服务走进智慧新时代”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